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赢大满贯赚多少钱 > 新闻动态 > 李湘顶风“炫富”引争议,带女儿吃天价粽子,被指刺激大众_武则天_李治_李世民
李湘顶风“炫富”引争议,带女儿吃天价粽子,被指刺激大众_武则天_李治_李世民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9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咱今儿个要唠的这位大姐,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 “狠角色”—— 武则天。别的朝代都是老爷们儿坐龙椅,她倒好,直接把龙椅坐出了 “女王范”,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。有人说她是 “铁血女皇”,有人骂她 “毒妇”,还有人好奇她跟李治、薛怀义那些男人们的爱恨情仇。今儿咱就盘盘这位奇女子的一生,看看她咋从后宫小透明逆袭成 “千古一帝” 的。

一、寒门姑娘的进宫奇遇:十四岁敢驯烈马,这丫头不简单

武则天她爹是开国功臣武士彟,但她娘杨氏是小妾,亲爹一死,嫡母和兄弟们就把她们娘俩扫地出门。您想啊,古代小妾生的娃本就没地位,没了爹庇护,那日子过得跟 “小白菜” 似的。可武则天偏不认输,天天跟着母亲读《论语》《史记》,没事就琢磨:“凭啥男人能当官,女人就得在家绣花?”

十四岁那年,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她长得漂亮,召她进宫当才人。搁别的小姑娘早哭哭啼啼舍不得,她倒好,跟母亲说:“见天子焉知非福?妈您别愁眉苦脸的。” 一进宫就闹出个大新闻:李世民有匹烈马叫 “狮子骢”,没人能驯服,她当场放话:“给我三样东西 —— 铁鞭、铁锤、匕首。抽它不服?用锤子砸!再不服?直接割喉!” 李世民听了直皱眉:“这丫头够狠啊。” 嘴上夸 “奇女子”,心里却犯嘀咕:“咋跟长孙皇后那温柔劲儿不一样呢?”

展开剩余86%

这一嘀咕,就是十三年。别的嫔妃忙着争宠,她在宫里当 “透明人”,从才人熬成了 “老才人”。但您猜她干啥呢?偷偷研究李世民怎么批奏折,看大臣们怎么勾心斗角,把后宫当 “政治课堂” 了。用她自己的话说:“跟在皇帝身边,学的都是真本事,比读十年书都管用。”

二、跟太子搞地下情:尼姑庵里写情诗,这招够狠

要说武则天的 “逆袭密码”,还得从李治说起。这李治当太子时,去李世民病床前请安,一眼瞅见武则天,俩人眉来眼去就勾搭上了。李世民一咽气,武则天按规矩得去感业寺当尼姑,临走前偷偷塞给李治一缕头发:“太子可别忘了我呀。”

尼姑庵的日子苦啊,天天吃斋念佛,晚上躺床上琢磨:“难道我这辈子就跟青灯古佛过了?” 不行,得想招!她提起笔写了首诗:“看朱成碧思纷纷,憔悴支离为忆君。” 啥意思呢?就是 “我想你想得都色盲了,天天以泪洗面”。写完让人偷偷塞进皇宫,李治一看就绷不住了:“这哪儿是尼姑,分明是我的心头肉啊!”

654 年,李治去感业寺上香,俩人一见面抱头痛哭。您以为是儿女情长?错!武则天趴在李治耳边说:“陛下可知‘建言十二事’?” 李治一愣:“你还懂治国?” 她趁机抛出早就想好的改革方案,从发展农业到整顿吏治,条条戳中李治的心窝子。当晚就被接回宫里,从此开启 “夫妻店” 模式 —— 李治上朝听政,她在幕后支招,妥妥的 “垂帘听政预备役”。

三、从昭仪到皇后:宫斗剧都不敢这么写

回宫后的武则天,第一件事就是 “搞事业”。当时王皇后和萧淑妃斗得正欢,她躲在暗处当 “渔翁”。有次她生了个女儿,王皇后过来探望,前脚刚走,她后脚就把孩子掐死,用被子盖上。李治来看女儿,她假装惊喜掀开被子,当场 “哭晕”:“皇后刚走,孩子就……” 李治暴怒,直接废了王皇后。这招 “杀女栽赃”,成了她人生最大争议点,史书都说 “武后夺嫡之谋也,振喉绝襁褓之儿”。

当上皇后的武则天,没闲着。她知道李治身体不好,就天天跟着上朝,把大臣们的底儿摸得透透的。有回李治想废后,宰相上官仪都把诏书拟好了,她听说后直接冲进大殿,瞪着李治说:“陛下要废我?先把这诏书撕了!” 李治吓得直哆嗦:“我就是听上官仪瞎掰扯……” 从此之后,朝堂上 “二圣临朝”,她的权势比皇帝还大。

四、称帝路上的 “铁血手段”: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

683 年李治驾崩,儿子李显即位,可武则天嫌他太窝囊,直接废了,立小儿子李旦当傀儡皇帝,自己幕后操控。这时候有人看不下去了,英国公李敬业在扬州起兵,写了篇《讨武曌檄》,把她骂得狗血淋头。她看完反而笑了:“这文章写得真好!骆宾王真是个人才,咋没被朝廷重用呢?” 转头派三十万大军平叛,李敬业兵败被杀。

690 年,67 岁的武则天正式称帝,改国号为周。您想想,古代讲究 “男尊女卑”,一个女人当皇帝,比母猪上树还稀奇。她咋坐稳位子?俩字:狠辣。设立 “铜匦” 鼓励告密,养了一堆酷吏比如来俊臣,发明 “请君入瓮” 这种狠招,谁不服就收拾谁。有个大臣反对她称帝,直接被灭了族,尸体扔锅里煮 —— 就问你怕不怕?

但她也确实有两把刷子。发展科举,让寒门子弟能当官;减轻赋税,老百姓能吃饱饭;边防上重用狄仁杰、王孝杰,把突厥、吐蕃收拾得服服帖帖。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 “铁腕治国,业绩亮眼”。

五、晚年那些事儿:男宠、控鹤监与权力的孤独

要说武则天的私生活,那可真是比电视剧还热闹。她设立 “控鹤监”,专门养男宠,第一个得宠的是薛怀义。这哥们儿本是洛阳卖假药的,长得五大三粗,被武则天看上后直接封王。可他恃宠而骄,有回喝醉了骂宰相:“你算个啥东西!” 宰相气不过,告到武则天那儿,她眼皮都不抬:“你跟个牲口计较啥?” 后来薛怀义更过分,居然烧了明堂(皇家祭天的地方),武则天忍无可忍,让人把他乱棍打死,扔到山沟里喂狼。

薛怀义死后,她又宠上了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。这俩小白脸天天涂脂抹粉,在宫里晃悠,连太子李显都得给他们赔笑脸。有回狄仁杰看不下去,进宫劝谏:“陛下宠幸男宠,有伤风化!” 她哈哈一笑:“朕这把年纪了,就好这口热闹,你别管!” 其实她心里清楚,这些男宠不过是权力的点缀,真正的决策权,从来没离开过她的掌心。

六、神龙政变:82 岁被迫下台,却赢了整个历史

705 年,武则天病重,张柬之等大臣发动政变,逼着她把皇位还给李显。她躺在病床上,看着昔日的忠臣们带兵闯入,只说了句:“罢了,你们赢了。” 退位那天,她望着洛阳宫城,白发苍苍却腰杆挺直 —— 这个统治中国十五年的女人,终于走到了权力的尽头。

但她够狠,临死前留下遗诏:“去帝号,称则天大圣皇后。” 啥意思?我不当皇帝了,可我还是李家的媳妇,你们得把我跟李治合葬。李显不敢不听,把她埋进乾陵,墓碑上一个字都没刻 —— 功过是非,让后人说去吧。

现在去乾陵看她的无字碑,您会发现上面刻满了历朝历代的评论,有骂她 “牝鸡司晨” 的,有赞她 “政启开元” 的。就像她的一生,充满矛盾:杀亲子、宠男宠,够狠;重人才、兴水利,够能。或许正如她自己所想:“我这辈子,干了男人都不敢干的事,是非功过,你们爱咋说咋说。”

七、那些年的争议:她的狠,是被逼出来的生存法则

都说武则天 “毒”,可您想啊,一个女人在男权社会里登顶,得踩多少男人的脑袋?她杀王皇后、萧淑妃,把她们做成人彘,狠不狠?狠!但那会儿后宫就是 “吃人不吐骨头” 的地儿,你不狠,就得被人啃得连渣都不剩。她杀李唐宗室,连亲儿子李弘、李贤都不放过,狠不狠?狠!可那些王爷们哪个不想把她拉下马?换成男皇帝,杀兄弟杀儿子的还少吗?只不过她是女人,所以被骂得更狠。

最有意思的是,她重用酷吏,却在政权稳固后把酷吏全杀了。来俊臣被处斩那天,老百姓争着抢他的肉吃,她却下旨:“酷吏已除,天下太平。” 您瞧,这招 “卸磨杀驴” 玩得比男人还溜,说白了就是:“我知道你们恨他们,但我更知道,你们需要我来收拾残局。”

八、武则天的 “驭夫术”:从李治到男宠,她从来没输过

都说武则天靠男人上位,可仔细琢磨,哪个男人不是被她玩得团团转?跟李治的感情,刚开始是 “菟丝花” 依附 “大树”,可等她当上皇后,就变成 “大树” 罩着 “菟丝花” 了。李治犯头疼病,她直接代理朝政,大臣们上奏章都得写 “天后”“天皇” 并尊。有回李治想没收她的权力,刚动念头,她就带着一堆大臣来 “逼宫”,李治只能赔笑脸:“朕哪儿舍得让你受累?”

至于男宠,就更有意思了。薛怀义仗着宠爱胡闹,她表面纵容,实则让太平公主派人解决;张易之兄弟把持朝政,她却在神龙政变前故意冷落他们,让大臣们把火气都撒在俩小白脸身上。用现在的话说,这些男人都是她的 “政治工具人”,需要时捧上天,不需要时踩进泥。

九、现代视角看女皇:她的成功,是偶然也是必然

搁现在,武则天就是妥妥的 “大女主爽文” 人设:出身卑微、逆袭称帝、玩转权谋、男宠成群。但她的成功,离不开三个 “天时地利人和”:

唐朝开放的风气:要是搁明清,女人抛头露面都难,更别说当皇帝了。唐朝女性地位高,穿男装、离婚改嫁都常见,给了她生长的土壤。 李治的信任:这男人简直是她的 “事业合伙人”,身体不好还放权,让她从后宫走向朝堂,没他支持,她顶多是个 “吕后第二”。 自己够狠够聪明:别的女人勾心斗角为争宠,她勾心斗角为夺权;别的皇帝靠血统继位,她靠杀人放火、改革制度硬生生闯出一条路。

十、无字碑下的真性情: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?

史书里的武则天,不是 “毒妇” 就是 “明君”,可她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。她给李治写过《述圣记》,把丈夫夸成 “千古一帝”;她晚年常对着镜子叹气:“朕的白发,比宫殿的琉璃瓦还多了。”;她临终前赦免王皇后、萧淑妃的族人,或许是想起了年轻时在后宫的日子。

有人说她 “孤家寡人”,连亲儿子都怕她。可您想啊,站在权力巅峰的人,哪个不是孤独的?她用一生证明:女人要是狠起来,真没男人什么事儿。但她也付出了代价:亲情、爱情、友情,全都成了权力的祭品。

结语:女皇的背影与历史的叹息

现在去西安乾陵,远远就能看见武则天的无字碑,历经千年风雨,依然岿然不动。这碑就像她的人生,充满争议,却又让人忍不住琢磨。她是女人,却干了男人不敢干的事;她是皇帝,却背负了比男皇帝更重的骂名。或许正如她所愿,功过是非,留给后人评说 —— 而她,早已在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。

唠到这儿,突然想起她写过的一句诗:“看朱成碧思纷纷”,当年是写给李治的情诗,后来却成了她一生的注脚:在权力的迷局里,她看尽了人心冷暖,也看透了王朝兴衰,最终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。至于后人怎么说,重要吗?反正千百年后,提起 “女皇帝”,大家只会想起一个名字 —— 武则天。

发布于:江西省